著名教授溫元凱先生蒞臨君誼中學講堂,為君誼中學的老師、學生和部分家長開展了一場超越時代理念的演講:諾貝爾獎是怎樣煉成的——如何把孩子送進世界名校。
溫教授開始演講
溫元凱教授是在中國經濟改革中脫引而出的著名學者,多年以來,不僅關心中國科技、經濟的發展,也同樣關心中國教育的發展。通過多年的海外交流,接觸了大量國際教育的先進案例,運用大數據的力量,分析出了世界獲得諾貝爾獎的普遍規律。今天,溫教授將這一珍貴的成果帶到了君誼中學,與君誼的師生共同分享。溫教授雖已70高齡,但精神矍鑠,嗓音洪亮,兩個小時的講座,自始至終完全站立,激情無限,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首先,溫教授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與我們印象完全不同的現代化中國,從國外和多個權威機構獲取的數據分析,我們現有的大學、科技水平,社會競爭力等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發達的國家,以占全世界5%的人口,占據了全球25%的資源、60%的金融和70%的高端人才。我們自己不能忽視這種差距的存在。
其次,溫教授通過大數據的支持,統計了自1901-2014年,諾貝爾獎得主的背景分析,得出了獲得諾貝爾獎的五大規律。即發達國家占據了諾獎的95%以上,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學占據了90%以上的諾獎,世界最著名的實驗室和學派分享最多的諾獎,諾貝爾獎得主的老師大多有獲獎背景,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占據了35%。因此我們得出了一條重要的結論,要想獲得諾貝爾獎,就要到世界頂級的學校學習,和世界級的大師交流,才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人類最大的獎勵。
那么我們如何進入世界頂尖大學的校門呢?溫教授列舉了世界頂尖大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所需要的條件,通過綜合的分析,給同學們帶來了六塊敲門磚,幫助同學們考取頂尖學校。
在整個演講的過程中,溫教授不僅有豐富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還有大量多媒體資料,視頻資料,深入淺出的道理分析,讓就算是初一的小同學也不難理解。作為一名大學資深教授,能夠將一個深奧的道理用童話的語言講出,令在場的全體同學和老師都耳目一新。
演講中,溫教授指出,在目前的中國大的教育背景下,中國的國際學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摸索,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和世界接軌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要想取得世界級的成就,就要考慮到和國際接軌的國際學校學習,才有更大機會進入國際頂尖的大學。
同時,溫教授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在不久的2049年,根據目前科技的發展,無論我們的科技力量還是我們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都將會向前邁進一大步,相信將有越來越多的諾貝爾獎出現在中華大地,誕生于中國人的手中。溫教授寄希望于君誼中學的各位學子,矢志不渝,勵精圖治,去實現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的夢想。
演講結束后,意猶未盡的同學們爭相和溫教授互動,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雖然有的問題很稚嫩,但溫教授都認真的給予解答,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民革副主席何丕潔先生致辭
演講期間,社會各界精英從各地趕到君誼中學聆聽溫教授的演講,全國政協常委,民革副主席何丕潔先生也親臨演講現場,并發表精彩致辭,鼓勵君誼中學撐起民辦教育的大旗,走好教育之路,辦出世界水平。
主辦方領導陳納女士發言
李克誠教授總結
北京大學教授李克誠先生,也就溫教授的演講,給予同學們鼓勵和支持,志存高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的給自己挑戰和新的目標,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會后現場嘉賓合影留念
精彩的演講,換來了同學們滿滿的收獲,君誼中學為了給同學們創造更多的機會,會不斷的吸收社會精英加入到為同學們開拓視野,堅定理想的隊伍中,為給學生創造更寬廣的發展道路而努力。